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大家都很关心并很好奇地想多了解一下莫言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锦联电子硅胶企业为大家转摘了一篇莫言的采访记录一起分享!
莫言:我的作品与我的政治观点并不矛盾
这是莫言,一个备受争议的中国作家,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次接受采访。很多人指责他与政府间过于暧昧。但是他本人是不接受这些指责的并用犀利的话语反驳了他的批评者们。
莫言身着中山装,胸前的口袋上别着一枚红色徽章。徽章看起来像是党徽,其实上面只有他自己的名字。和每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一样,他也因获得这项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学奖而被要求在斯得哥尔摩做演讲。
2012年12月7日,莫言用宛若歌声般轻柔的话语做了他的演讲,但却令人失望。毋庸置疑,他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例如《天堂蒜薹之歌》和《生死疲劳》这些经常被提起内容丰富绚丽的家族小说。小说中总有着有历史意义的元素在里面,反映了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发展,从一开始的贫穷落后,又经过“文革”的苦难,到后来经济的发展。尽管莫言的书中很清楚地批评了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者们,但是他仍然被看做是一个政权的忠实拥护者。
58岁的莫言1979年就加入了共产党,他也当过兵,如今的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
他的读者们一直以来疑惑不解的是,他在作品中对国家毫不含糊的批评与他本人表现出来的顺从间的分离。他获奖后,人们的反应也同样有分歧。公开和政府唱反调的中国作家廖亦武就对莫言的获奖感到很意外。然而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认为莫言实至名归。
莫言几乎不为自己辩护。他拒绝了那些如潮水般从世界各地涌来的采访请求。在斯德哥尔摩典礼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莫言又招来了新的流言蜚语,那是因为他把中国的审查制度说成是无法避免的灾祸,结果激怒了世界的评论家们。
这周的早些时候,莫言的作品《蛙》第一次以德语出版。上周三,也就是这次出版发行的五天前,莫言突然同意接受《明镜周刊》的访谈,按照见面前莫言的原话应该是一次“非常简短”的采访。他选择北京的一家茶馆见面,最后这次“简短的”采访进行了两个小时。
莫言于1955年出生在中国高密东北乡。莫言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做管谟业。父母都是农民。1959到1961,他经历了因政府严重的决策失误导致粮食奇缺的三年困难时期。那三年,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饥荒。十二岁那年,莫言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被迫辍学。之后的他便成为了放牛娃,同时也在纺棉厂干活。
《蛙》中的叙事者带有几分莫言自传的色彩。他同样出生在高密一个农民之家,根据服从的意愿和自身的想法他也参军了。他有一个做妇科医生的姑姑,这一点也和莫言相同。其中姑姑是小说的主要角色,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中,她显得毫无人情。小说至始至终没有讲明为什么她在多次受辱后仍忠于党。莫言作品想要表达的,同时也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现实的,就是那些生活在权威社会里的人们反抗时要冒很大的风险。
但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们是受保护的,他们能畅所欲言,可以冒一冒这风险。其实是他们没得选。 深圳锦联公司(LED硅胶、灌封胶、汽车电子用胶、电子用胶)将继续为你收集更多的名人名事!谢谢大家的支持! |